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 3s源码 sss333.cn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众所周知,司马光在我国历史上是个极为有名的人物,是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天资聪慧,从小便博览群书,十分好学,年纪轻轻便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赏识。
他所编著的《资治通鉴》更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里面许多名言警句成为后世之人的处事准则。
对于我们来说,从最开始熟知司马光还得从他小时候的事迹说起,在我们的课本中最熟知的就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被他的机智所折服。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之所以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当中,除了赞美他的机智勇敢外,更重要的是为广大的青少年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形象。
小小年纪的他便已经可以做到不慌不乱,不优柔寡断,面对困难沉着应对,这份胆识是实属难得的。
因为他砸缸的事迹,他很快被人们熟知,被人们称赞,即便是千年以后,仍旧是人们生活中的典范,被人们津津乐道。
虽然有的人质疑过这件事的真实性,但根据史书的记载,司马光的确有砸缸救人的事迹。
想必不少人会有所疑问,这砸缸救的到底是谁?为什么司马光砸缸的事迹只字不提这人?
为了求证,我们必须得探知史书。根据最早的史料记载《冷斋夜话》中对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记载来看。
司马光在他幼年时候和一群小孩子嬉戏游玩,其中一个小孩子不幸掉进了庭院中的那口装满水的大翁中,生命垂危,惊险万分。
当时随同一起玩耍的其他小孩子们都吓得逃跑了,就只有司马光很是冷静沉着,捡起了石头砸破了大翁,水流尽人也得救了。
而在《宋史》当中也有关于这一故事的记载,可见司马光砸缸的事是真实发生的。
当时他只有7岁,在如此小的年纪能够临危不变,这种难得的精神值得发扬,所以被写进了史书。
加上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在洛阳任职,是当地的留守司通判,司马光身份特殊,出身名门望族,所以他的事迹自然被记录了下来。
只是,无论是在《宋史》还是《冷斋夜话》当中,故事的记载都没有提及被救的小儿。不过,根据一些资料查证可以得知被救之人叫做上官尚光。
在司马光7岁之前生活的光山县,可以寻得蛛丝马迹,这光山县有户人家名为上官家族的。
根据他们的家族族谱记载他们家的上官尚光和司马光年纪相仿,并且可以查证到他小的时候因为落水被司马光救过。
在他长大后他还建了一座感恩亭感谢司马光,由此可见,这上官尚光便是司马光所救的人。
之所以没有在正史中出现上官尚光的名字,是因为这只是存在于族谱中的记载。几乎没有办法查阅,再加上时光的流逝,更是无法求证所救之人到底是谁。
如此一来,课本中自然不会出现上官尚光的名字,老师们更是不会提及这种未曾求证过的人物了。
虽然司马光所救之人存在质疑,但毫无疑问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
他的天资聪慧也是有目共睹的,而这个救人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年,司马光能够名留青史,还离不开他成年之后所做出的丰功伟绩。
司马光是个一代名人,也是一代历史巨人,他被后世誉为北宋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是有原因的。
他的成就十分伟大,只言片语是无法表明的,不仅在当时受到民众的敬仰和尊重,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巨大,这便是一代巨人能够名留青史的原因。
从这点出发,这样的一个正面人物自然会受到大家的追捧,即便是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一件救人小事情,也可以在民间传成佳话,广为流传。
倘若司马光的人生稍微有些污点,那么也许司马光砸缸的事迹就不会像如今这般广为流传了。
无论如何,以小见大,从一个人小的时候所作出的事情便大致可以推断出这个人以后的为人处世准则,可以窥见到一个人的品行。
即便这些看起来是老生常谈的故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解读出不同的东西,鞭策我们成长,学习他们的人生哲学,努力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有担当有胆识的人。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原文出处:
3s源码 sss333.cn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