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3分钟,熟悉一座旅游城!
—— 《一日一城一文旅》系列
旅游人的文化必修课
苗侗明珠,山水凯里“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等待开垦的田地”,苗语称开垦田地为”凯”,田地为”里”,”凯里”即”等待开垦的田地”之意,也意指凯里也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希望之地。
凯里有”中国百节之乡”之称,有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和世界上最大的苗寨。
54.71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 。
历史文化
凯里市原为炉山县,炉县汉为故且兰地,元朝时麻峡〔今麻江县〕县地。
凯里设治已有500年历史,早在明清时期曾有“小京州”美称。几百年来,生活在凯里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
侗族大歌
一种民间复式声乐,高低音错落有致,形式非常丰富。几乎每一种生活场景中,都存在一种歌的样式。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里演唱。
拦路酒
每当远方的亲友到访,即安排盛装苗族男女到村头寨口、设卡列队、夹道欢迎,吹笙击鼓、载歌载舞,坛装美酒、牛角为杯,拦路劝酒,少则设卡一至三道,多则十二道,客未到主人家,而酒已半酣。盛情如斯,世所罕见。此种欢迎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被称为”喝拦路酒”。
高山流水
既然有美丽的苗家姑娘敬酒,坐在门口边的小伙伴自然也不好拒绝,于是对着姑娘递过的米酒张口便喝,以为喝了一碗便告结束,却不想正喝第一碗酒时,五六个酒壶已向斜后上方次递排列,一个高过一个,碗中倒出美酒像小瀑布群样一叠一叠接连流进客人嘴中。这种敬酒方式,当地人称为“高山流水”,意为情深意长。
芦笙歌舞
在苗家,每年都要举行几次盛大的芦笙节(苗语称基别,为汉语爬高坡之意)。节日里,苗族人民盛装前往,各寨芦笙手云集芦笙坡,平时寂静的青山翠谷,顿时汇成芦笙歌舞的海洋,满山遍野,一望无际。
苗族斗牛
这一活动与苗族的图腾崇拜和农耕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传说蚩尤帝为铜头铁额、牛首人身,苗族是一个敬牛、爱牛、崇拜牛的民族,他们把牛视为健康、力量、勤劳、搏击、英雄的象征。
风景名胜
凯里有绚丽多姿、古朴奇特、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民族风情和生态旅游资源。
西江苗寨
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为苗族,自称“嘎闹”。与其说这是个村寨,不如说是一片森林,一片由吊脚木楼组成的森林,自山顶直铺到山脚,将整座山都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郎德上寨
一个拥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有“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之称。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相比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更加清净,还能欣赏到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舞等苗族歌舞。
下司古镇
曾被人誉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世界名犬下司犬之乡,世界优秀、亚洲最好的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这里。
芭莎苗寨
以“最后的枪手部落”入选“地球上最神秘的21个原生态部落”,芭莎人靠荡秋千来谈恋爱;剃头是靠镰刀;以树为神,延续树葬,古代遗风浓郁,民俗风情十分奇特。这里犹如一座奇特的“文化孤岛”。
季刀苗寨
“季刀”苗语意为深潭,因村脚巴拉河中有深潭而得名,村后有一片古木风景树,寨前一片水田加河流。坐落于巴拉河畔,向东至雷山,向南至郎德,分为上、下寨,季刀下寨前临河,后依山,与南花苗寨有些相似,但游客比南花少。
香炉山
一座苗民的风水山,一块一层不染的净土,自古以来苗族人民就把她作为苗家的圣山,山上的生物仍其自然循环,也没有人敢上山砍柴割草,满山的巨石、怪石,怪石中长满了成林的百年古树,整座山形也象一个插满香火的神香炉。
加鸠梯田
境内自然风光奇特秀丽,层层梯田数百上千,层层叠叠,顺山环绕,气概非凡,蔚为壮观,形成独具特色的山区田园自然风光,素有“梯田之乡”美称。
上舞阳河
景区内原始植被郁郁葱葱,两岸奇峰怪状万千,”太公钓鱼”、”仙人晒靴”、”一足撑天”个性特别;”宫门双厥”、”龙王神针”天下一绝;”人面狮身”、”八仙过海”、”金猴望月”游人目不暇接 。
渔洞溶洞
一个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溶洞,于1984年发现开发,目前已经开发了2000米左右,还有尚未探明的暗洞6000余米。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原文出处: 3s源码 sss333.cn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